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
寶寶取名字讀音的問題
一個人起了一個名字,首先應當是被人叫的,其次才是被改名字書寫或者記錄的。名字的“名”從夕從口,意思是晚上兩人相見,天黑誰也看不見誰,只有互相通報姓名才能區分彼此。同樣在白天,在距離較遠、聲音嘈雜、人群熙攘等場合,也需要通過呼取名喊或通報名字來進行聯系。因此在名宇通過聲音進行交流時,具有音節響亮、清脆悅耳等特點顯然是重要的。漢字字音是由聲母和韻母拼在一起發出的聲音。名字字音是否響亮、悅耳,起主要作用的是聲調。舊體詩詞之所以顯得抑揚頓挫,音韻有致,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聲調的和諧。漢字聲調有四聲,分作陰平、陽平、上聲、去聲,而我國的姓氏從聲調分,也就這四類。如陰平有孫、江、安、高等,陽平有劉、王、楊、陳等,上聲有董、李、魯、伍等,去聲有謝、賀、鄧、趙等。因為姓氏聲調不同,就要注意名字的聲調的不同組合,使之具有錯落有致的效果,千萬不要太死板、僵硬。
相反,在名字中使用不同聲調的字,讓它們錯雜相間,就可以產生抑揚頓挫、悅耳動聽的藝術效果。像這種情況,有時在兩字名中表現得還不突出,如李益、王昂,無論怎麼叫還是顯得特別別扭,但到三字名中,如果起名顏延年、孟子居、苟慶卿,讀起來就不那麼順口了。加上我國在長期的語言交往中,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心理定勢,語言中相近的兩個字可以用同一聲調,三個字時,就一定要在聲調嬰兒命名上發生一些變化,只有這樣,才符合我國的語言習慣。
在起名時注意用字讀音聲調的同時,還要注意聲母和韻母的搭配。如果聲母、韻母搭配不當,讀起來就會讓人感到繞口。如我國漢代有個謀士叫儷食其(li yi ji音麗乙基)名字讀起來就很拗口。再如一位叫林英琴的女性,名中的“林”、“英”二字在讀音上十分接近,因此讀起來頗不順暢,遠不如起名“林月琴”爽快。又如顏一煙這個名字,名中的“顏”與“煙”讀音相同,僅是聲凋不同,盡管兩字之間有“一”隔開,讀起來仍有些不順口。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